8月14日,“咏物小趣”王洋没骨画展在美术馆盛大开幕。开幕式上,画家王洋向美术馆捐赠代表作《水仙》,作品以清逸笔墨勾勒出水仙冰肌玉骨,尽显没骨画灵动神韵,为美术馆馆藏添上一抹雅致色彩。
本次展览设五大展区,系统呈现王洋在没骨画领域的探索与感悟:
相遇展区
呈现着王洋老师与传统国画初遇、并逐渐爱上这门艺术的历程,让观者了解她艺术之路的起点。
展开剩余83%话说二十四节气展区
这里,王洋老师以每个节气的时令花为载体,用画笔诠释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,借花之姿生动表达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,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”这二十字所蕴含的时序之美。
画说本草纲目展区
聚焦《本草纲目》中的经典植物,通过笔下的植物,展现其神奇力量——不仅带来美的享受,更具有药用价值,甚至有些还能用于染色,让大家领略植物多面的魅力。
美英花园展区億策略
专为画家母亲“美英”所绘,笔下的每一株花草都如被细心呵护成长的生命,笔触间满是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深情。
没骨画与工笔画结合展区
呈现了两种技法融合的后期作品,没骨的灵动与工笔的精致相互碰撞,展现出艺术探索的新维度。
开幕式
开幕式上,永济美协主席杨自新对画展给予高度评价:“王洋的没骨画是传统技法与现代感悟的完美融合。她不依赖轮廓却形神兼备,水墨与色彩的自然晕染中,既保留没骨画古韵,又融入对生活的细腻观察——二十四节气的时令花、《本草纲目》的草木,都透着鲜活生命力。尤其‘美英花园’系列,以画寄情,让艺术有了温度,这样的创作既传承文化,又贴近人心,值得细品。”
艺术交流
面对参观者,王洋发表真挚答谢词:“能在美术馆办展,收到这么多支持与喜爱,我满心感激。首先感谢各位老师,创作与筹备期间,他们多次交流指导,从艺术理念到细节打磨都给了宝贵建议,让我受益匪浅;其次感谢美术馆工作人员,展区布置、流程衔接,每处细节都离不开大家的辛勤付出,是你们的专业高效让画展顺利呈现;还要感谢家人,尤其是母亲,她的爱与支持是我创作的不竭动力,‘美英花园’的每朵花都藏着这份温暖;最后感谢永济这片土地,是它的滋养让我早早种下对自然与笔墨的热爱,让我的画笔有了根基与温度。希望这些作品能为炎热夏天带来一丝惬意,也感谢每位驻足的朋友,你们的认可让艺术传递更有意义。”
佳作欣赏
展览现场,夏日暑气仿佛被笔墨意境驱散,不少观众在画作前驻足,感受自然与艺术交织的清凉。大家不时用手机记录细节、交流感悟。艺术爱好者评价:“这些没骨画没有生硬线条,却把花的神韵抓得极准,《本草纲目》系列尤其特别,赏花时还能了解植物实用价值,很有新意。”市民李女士被“美英花园”打动:“画里满是爱,像看到自己母亲侍弄花草的样子,特别温暖。”还有观众提到,二十四节气展区的时令花与节气对应巧妙,“看着画就能想起每个节气的模样,很有生活气息。”
展期
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,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美术馆,在没骨画作间感受自然之美、亲情之暖,于夏日里寻得一份独有的艺术惬意。
END
*本服务号系非商业性、非营利性运营,仅作公益分享与交流之用,无任何诱导、误导或其他不良意图。公众号所使用的部分资料、素材,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等内容,均来源于互联网或其他公众平台。若相关权利人发现文章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,请立即与我们联系。我们将在接到通知后,迅速核实情况,并根据实际情形及时删除相关文章,或明确指明作品的相关权利人信息,以确保知识产权得到合法维护与尊重。
来源:美术部
编辑:梁卿
初审:王珍
终审:臧敏娟
四大名玉璞玉浑金 玉润中华玉,是山川之精,是天地之华。中国四大名玉以温润之质、斑斓之色、深邃之韵億策略,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、对德的崇尚、对永恒的向往。
发布于:北京市盈股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